“罗书记,我考上武汉大学了!这一路多亏了您和学校的培养……”2025年5月,js345线路检测入口党委副书记、副校长罗锦银的办公室里,迎来了一位特殊的访客——2021级应用化学专业毕业生郭家越,他眼中闪烁着激动的光芒,难掩兴奋之情,分享着自己成功考取武汉大学研究生的喜讯。这场时隔两年的师生重逢,为一段始于家访、成于育人的教育故事画上了圆满句号,生动诠释了一段高校领导与学生之间双向奔赴的师生情谊。
家访送暖:叩开家门更叩开“心门”
时光回溯到2023年7月10日,罗书记一行跨越800公里,走进js345线路检测入口学生郭家越家中。“奶奶身体还好吗?孩子在学校很努力,我们来看看大家。”一进门,罗书记便握住郭家越奶奶的手亲切问候,随后与家长促膝长谈,详细介绍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,盛赞“和睦家庭氛围孕育出的良好家风”。
家访中,罗书记代表学校送上两份特殊礼物:一本中国工程院院士、校长徐卫林的著作《航空航天纺织品探秘》,勉励他“以院士为榜样,脚踏实地、仰望星空”;一套精心准备的学习资料,鼓励他“树立远大抱负,成为时代弄潮儿”。谈及当时场景,郭家越记忆犹新:“看到校领导顶着酷暑来家访,我真切感受到学校不是‘平平淡淡的管理’,而是有温度的教育。”
郭家越高考以第一志愿填报纺大,入学后综合素质突出:积极参与科研,大二时专业成绩排名第一,疫情期间主动投身家乡防疫志愿服务。罗书记用“觉、正、进”三字对郭家越作出高度评价——“思想觉悟高、满怀正能量、永葆进取心”,这份精准点评成为激励他前行的动力。
故事传情:教师节上的育人初心接力
同年9月10日,在js345线路检测入口第39个教师节庆祝大会上,郭家越和其辅导员将这段家访经历作为“师者匠心”育人故事的重要篇章娓娓道来。当听到辅导员转述家长“老师来家访,我们更放心了”的心声时,他更加深刻体会到:学校的关怀让我在求学路上从不孤单,老师家访时走的每一步路,都是学校对我们的牵挂。

“罗书记亲手递来的那本书,至今摆在我床头。学校不仅教会我知识,更让我懂得‘科研报国’的分量。”郭家越深情抒发他内心的感受,他的故事正是“追光”路上的生动注脚。当有媒体来采访时,罗书记表示:“家访不是终点,而是家校协同育人的新起点。我们既要‘走进家门’,更要‘走进心门’,让教育既有深度,更有温度。”
圆梦时刻:学子回访中的精神传承
时光荏苒,2025年考研结果揭晓,郭家越以优异的成绩被武汉大学录取。听到结果的那一刻,他第一时间告诉学院,分享自己的喜悦,感谢罗书记家访的鼓励和学院的培养。“这一路走得越远,越觉得当年家访时的叮嘱珍贵。”郭家越坦言,纺大就是他的家,他深受学校奋勇争先氛围的影响,纺大这四年进步太大了,在这样的氛围中考上武大是必然的结果,更加坚定了他在科研领域深造的决心。
交谈中,罗书记详细询问了郭家越现在家人情况和未来的学术规划,鼓励他“在更高平台传承纺大‘自强不息、经天纬地’的精神。谈及这场跨越两年的对话,罗书记深有感触:“从家访时的‘送一程’,到毕业时的‘扶一把’,再到深造时的‘望一路’,高校育人本就是一场持续的守护与传承。”
罗书记看到学生从“受助者”成长为“追光者”,脸上的笑容就止不住,在分别之际,他向郭家越赠送了玄武岩制作的校徽等礼物,并勉励郭家越多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,紧跟时代发展趋势,积极开展交叉学科研究,发挥模范带头作用,努力成为纺大优秀校友,立志成为纺大的杰出校友,展现出纺大人奋勇争先的精气神。
教育温度:勾勒新时代育人图景
从关中平原的农家院落,到三湖之畔的大学讲堂,再到珞珈山下的科研殿堂,郭家越的成长是一场温暖的双向奔赴,带着母校的期许奔赴更广阔的天地;从登门家访的“面对面”到教师节上的“心贴心”,再到考研成功时的“手拉手”,这段跨越两年的教育故事,是知识的传授,更是情感的联结与精神的传承。正如罗书记在回访中所说:从家访时的鼓励到毕业时的目送,教育是一场温暖的接力,家访是起点,育人是过程,学生的成长才是最好的答卷。”